尤其在Linux系統中,MMU的作用尤為關鍵
本文將深入探討Linux系統中的MMU,并結合“Linux MMU圖”來詳細解釋其工作原理和重要性
MMU的基本概念與功能 MMU是一種硬件模塊,用于在CPU和內存之間實現虛擬內存管理
其主要功能是將虛擬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,同時提供訪問權限的控制和緩存管理等功能
MMU是現代計算機操作系統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,它顯著提高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
在內存管理方面,MMU通過頁面表(Page Table)實現虛擬內存管理
頁面表是一種數據結構,記錄了每個虛擬頁面和其對應的物理頁面之間的映射關系
當CPU發出一個虛擬地址時,MMU會通過頁面表查找并將其轉換為對應的物理地址
此外,MMU還可以通過頁面表實現內存保護和共享等功能,從而進一步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效率
MMU的工作原理 為了更好地理解MMU的工作原理,我們需要結合“Linux MMU圖”進行說明
這張圖展示了Linux系統中MMU如何通過虛擬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間的映射,實現內存的有效管理
1. 地址翻譯 在處理器上運行一個操作系統(如Linux)時,用戶編寫的源程序需要經過編譯、鏈接得到可執行文件,然后被操作系統加載執行
在這個過程中,編譯、鏈接時會指定一個鏈接描述腳本,該腳本控制可執行文件中各段(Section)和符號的內存布局
假設有兩個程序ProgramA和ProgramB,它們分別需要占用內存空間0x100-0x200
在沒有MMU的情況下,如果ProgramA先被加載到該地址執行,ProgramB就無法再被加載,因為后者會覆蓋ProgramA的內存空間,導致ProgramA執行失敗
為了解決這個問題,操作系統和處理器引入了MMU
MMU通過地址翻譯,為每個程序建立獨立的地址翻譯表
例如,ProgramA被加載到地址0x500-0x600處,ProgramB被加載到地址0x700-0x800處,并分別建立各自的地址翻譯表
當處理器執行ProgramB時,會使用ProgramB的地址翻譯表,將虛擬地址0x100翻譯為實際物理地址0x700,從而避免內存沖突
2. 虛擬內存管理 MMU的地址翻譯功能不僅解決了內存沖突問題,還為用戶提供了比實際大得多的內存空間
用戶在編寫程序時,無需關心實際內存大小,只需認為內存大小是“2^指令地址寬度”
MMU會將超出實際內存的虛擬地址翻譯為物理地址進行訪問
虛擬內存管理通常采用頁式、段式或段頁式內存管理方式
其中,頁式內存管理將虛擬內存和物理內存空間劃分為大小固定的塊,每一塊稱為一頁
以頁為單位分配、管理和保護內存
此時,MMU中的地址翻譯表稱為頁表,每個任務或進程對應一個頁表
“Linux MMU圖”展示了頁表的工作原理:虛擬地址被劃分為頁號和頁內偏移量,頁號用于在頁表中查找對應的物理頁幀號,頁內偏移量用于計算物理地址
例如,頁大小為256字節,虛擬地址0x104對應的虛頁號是0x1,頁內偏移量是0x4
假設通過頁表翻譯得到的物理頁號是0x7,那么0x104對應的物理地址就是0x704
3. 內存保護 除了地址翻譯功能外,MMU還提供了內存保護功能
在頁式內存管理中,可以對單一內存頁設置某一類用戶的讀、寫、執行權限
例如,一個頁中存儲的代碼不允許在用戶模式下執行,可以設置該頁的保護屬性
當處理器在用戶模式下嘗試執行該頁的代碼時,MMU會檢測到并觸發異常,從而保護代碼不被非法訪問
這種內存保護機